WFU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想不蛋過敏,先吃了那顆蛋






目前已知過敏高風險嬰兒可以提早吃花生來預防花生過敏,過敏風險低的一般族群提早吃某些常見過敏食物也可以預防食物過敏可能;但是對台灣的小孩,食物過敏排名榜第三名的”蛋過敏”來說呢?過敏高低風險不同,建議會不同嗎?

以下是整理現行文章後得到的答案:


先說結論:4-6個月大時吃蛋,首次嘗試時在有中重度濕疹嬰兒有風險,正常或輕度濕疹兒童較無風險;不管是有否過敏家族史、嬰兒有無濕疹,皆可引發耐受性,減少蛋過敏風險。

為什麼吃不吃過敏的食物,會和濕疹有關呢?讓我們接著看下去。


背景知識


以目前食物過敏的概念而言,近年的發現是與以下相關:

不可改變的因素:


1.性別:男性較容易食物過敏。

2.種族:黑人較容易食物過敏。

3.基因:特定的基因表現—FLG gene(與多種皮膚疾病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等高度相關)。

可改變的因素:


1.Vit D 假說: 太陽曬多點比較不會食物過敏。

2.過敏原暴露途徑假說:過敏原如果是經由皮膚而非腸胃道,引發的就是過敏反應,而非耐受性。

3.衛生假說:環境中微生物多,較不會食物過敏。

從上述不管是可不可改變的因素中都會發現:食物過敏原經由皮膚、尤其是受損皮膚,會較容易引發後續的食物過敏。

而異位性皮膚炎,正是嬰幼兒時期、接觸食物、副食品的時間點時,同時最容易發生的皮膚缺損問題。

有了這樣的背景知識,看接下來的研究會簡單許多;以下的研究皆是針對有家族過敏史、喝母奶並在4-6個月開始接觸蛋、以及嬰兒本身有否濕疹這幾個條件的不同,與蛋過敏之間關係的研究。


STAR study: 濕疹嬰兒提早吃蛋


Palmer針對86位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兒隨機分配兩組,從4個月開始每天一茶匙(大約0.9 克蛋的食物蛋白量=1/6顆蛋)、滅菌過的生蛋粉,直到8個月大;對照組是給米片一茶匙(大約0.25克米蛋白量);在8個月大時給2茶匙壓碎的水煮蛋,觀察兩小時沒過敏反應就會每天適量給予各種蛋製品(水煮蛋、炒蛋、歐姆蛋、蛋餡餅、烘焙食物中的蛋、肉丸蛋…等(好餓XD));12個月大時,再以等同半顆蛋的量、滅菌過的生蛋粉做食物激發測試,以陽性過敏反應與蛋過敏原陽性(皮膚測試陽性/抽血陽性)等為蛋過敏的定義。


結果


1. 4個月大時,吃蛋組出現過敏反應的機會就比吃米組大;高達3成第一次吃就有過敏反應;在開始試驗前,所有的小孩就有36%抽血已經有蛋過敏原陽性結果(表示還沒吃就已經應由皮膚致敏化了)。

2. 12個月大時,雖然吃蛋組被診斷蛋過敏比例比吃米組低(33% vs 51%),但沒達到統計意義。

3. 12個月大時,雖然吃蛋組的蛋過敏原陽性比例低於吃米組(45% vs 63%),但一樣沒達到統計意義。

4. 從4個月大到12個月大當中,濕疹的症狀分數嚴重度、使用藥膏的的量,兩組倒是沒差。

5. 與耐受性相關的IgG4, IgE/IgG4在吃蛋組都有顯著的上升。

作者對於研究的結果仍是正向的解讀,雖然沒有統計差異,但是即使在有中重度濕疹的食物過敏高風險嬰兒,4個月吃蛋還是比8個月後吃、對以後蛋過敏機會減少幫助較大;只是在這樣高風險的族群,提早吃要很小心(因為吃蛋組仍有少數幾位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與生蛋粉相比,熟蛋或是烘焙方式給予的蛋,會安全的多。


STEP study: 有家族過敏史、沒濕疹嬰兒提早吃蛋


同一位作者尚未發表的研究,主要對象是有家族史、但沒有濕疹的800位嬰兒,從4-6個月大起隨機分成吃蛋與不吃蛋兩組,吃蛋組一樣是用生蛋粉,對照組一樣用米粉,到10個月大時停止先試吃蛋看反應;12個月大時再做皮膚測試與吃蛋激發測試,初步是吃蛋組在12個月大時代表耐受性的IgG4值明顯比吃米組來得高。


星光大道(STAR+STEP...XD)小結論


不管有無濕疹,即使有家族過敏史的嬰兒,4個月開始吃蛋可對蛋有較高的耐受性,雖然未必會影響一歲時蛋過敏的機率。


BEAT Study:有家族過敏史、有/無濕疹嬰兒提早吃蛋


澳洲正在進行、尚未發表的研究,對象是一等親有過敏疾病的319位高風險嬰兒;一開始加入條件為蛋白皮膚測試陽性反應小於2mm(反應不是太強),隨機分兩組,從4個月起一組吃滅菌生蛋粉(每周吃2.5g的蛋清蛋白量,比STAR/STEP study吃的量少點),一組米粉到8個月大;吃米粉那組8個月大後也開始接觸蛋;在12個月大時以蛋白皮膚測試陽性反應3mm以上與臨床狀況當作有蛋過敏,也分析IgG4/IgE代表耐受性的高低。


結果


1. 吃蛋組中有14位在吃蛋一週內就有過敏反應。

2. 12個月大時,對蛋過敏在吃蛋組顯著低於吃米組(11% vs 20%, OR=0.46, 95% CI0.22-0.95, p=0.03)

3. 12個月大時的蛋白/ovalbumin/ovomucoid IgG4, IgG4/IgE在吃蛋組都明顯較高 (p<0.0001)。

小結:對於家族過敏史的高風險嬰兒,早期吃全蛋可以減低1歲時對蛋白致敏化的機率、可引發耐受性,但首次吃時要小心。


QuEST study: 媽媽有過敏史,出生起媽媽母奶含蛋量


前面的三個研究都是在副食品開始添加的時間點(最早4個月),藉由提早吃蛋來引發耐受性;那如果更早就讓新生兒吃到呢?早於副食品就吃到的食物是什麼?就是母奶了。

同樣是來自西澳的研究團隊進行中的隨機對照研究(尚未發表),進一步的想知道母乳中含蛋白蛋白質多點(也就是媽媽吃蛋多點),會不讓嬰兒因為在4個月之前因為藉由母乳提早吃到蛋白而建立耐受性,進而減少嬰兒日後對蛋過敏的機會?此研究募集計畫餵母乳媽媽、本身有除了蛋過敏以外的任何過敏史,依照開始哺乳的前六週分成三組:吃多量蛋(每週4-6顆蛋)、吃低量蛋(每週1-3顆蛋)、或不吃蛋;在嬰兒1.5個月大時三組媽媽皆開始吃蛋並在嬰兒1、1.5個月大時測母奶中OVA(蛋清蛋白)的量;在嬰兒4個月大時停止並抽血檢查。


結果


1. 三組中都有近3成母乳中沒有OVA(蛋清蛋白),且與媽媽血中OVA的量無關聯。

2. 吃越多蛋的媽媽、嬰兒1.5個月大時母奶中的蛋清蛋白量越多(每多吃一個蛋、蛋清蛋白濃度增加25%)。

3. 每多吃一個蛋,嬰兒1.5個月大時母奶中OVA-IgG4(代表耐受性)的量增加22%

小結:提早吃蛋的確有效,即使是藉由母奶所得到的量一樣有建立耐受性的意義在,即使媽媽本身有過敏(非蛋過敏)也是一樣,這篇也還沒有發表,個人很期待最後會不會有追蹤到一歲時對蛋過敏的結果,值得等待。


總結:接觸時間點越早越好


4-6個月大起開始在副食品中加蛋:

1. 不會增加食物過敏風險,且會引發免疫耐受性。

2. 在有家族過敏史的高風險嬰兒、有濕疹的嬰兒可以減低食物過敏風險。

3. 初次嘗試有過敏反應的風險:中重度濕疹嬰兒有風險,其他族群風險低。

4. 如果媽媽本身沒有對蛋過敏又餵母奶,媽媽一天一顆蛋可幫助孩子對蛋產生耐受性。


心得


以目前研究的證據看起來:食物過敏發生與否,到頭來很重要的取決於有否異位性皮膚炎;一旦有異位性皮膚炎,提早吃某些過敏食物時就要小心,有些食物(花生)此時適用提早吃不會過敏的觀念、但有些食物則不是如此;所以要預防食物過敏,除了早吃過敏的食物,最重要的,就是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或者反過來說,要搶在異位性皮膚炎還沒有發生之前,就積極導入高過敏的食物,不但嬰兒吃,甚至連餵母奶的媽媽吃、藉由母奶中少量的食物過敏原幫孩子一把,也都逐漸有證據支持。

而因為環境中食物過敏原的暴露,才是嬰兒出生後接觸食物過敏原的首要來源;其影響遠大於媽媽懷孕時、哺乳時攝取、以及孩子在一歲內開始嘗試副食品後所接觸到的食物過敏原;這似乎告訴我們,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就要順應那樣的環境成長與生活(農場:那就喝農場牛奶;家中灰塵花生多:那就提早吃花生;是不是住在漁港:那就從小吃魚、海鮮來預防海鮮過敏?),人應該順應自然而生,而不是住在鄉村卻還是過都市般的精緻加工食品生活;也許會是遠離過敏這種文明病的關鍵。

台灣是海洋國家,但兒童卻是對環繞的蝦、蟹等過敏比例最高,蛋白、牛奶也緊追在後排名第三;也許在沒有濕疹的條件下,提早讓孩子少量接觸這些食物過敏原,會不會是克服這些食物過敏的關鍵?(還沒有確定研究、請勿在家嘗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