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咻咻咻,嬰兒喘鳴的頭號兇手是誰?






家中有幼兒的爸媽,大概或多或少都會因為孩子感冒而感到困擾;而其中在2歲之前其中一種住院率不算低的疾病—細支氣管發炎,有時更是讓爸媽傷透腦筋,真的嚴重時,輕則跑急診,重則住院;而且有時出院後還沒完沒了,重複的發生,最後甚至開始嬰幼兒氣喘的治療,或是在兒童期發展為氣喘,而需要長期追蹤。

到底是什麼樣的病菌,可能造成這樣的問題?一樣的感染,為何造成的結果不同?

以下是世代研究們給我們的答案:


目前已知有些特定基因與氣喘/早期喘鳴有關,但還需要環境的因素誘發基因的表現(或者使保護性的基因失去作用),如果再加上過敏原的不當暴露、特定病毒、細菌的感染,就會造成持續性的喘鳴,也就是氣喘的發生。


冬邪夏毒、各領風騷


有研究發現,在會引發喘鳴的感冒病毒中:排名前兩名的病毒是呼吸道融合病毒(多冬天),鼻病毒(非冬天限定)。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活躍於冬天(12月到2月),相當惡名昭彰。在早期的研究就已經被證實嬰兒期的感染與7歲時的過敏原陽性、目前喘鳴、氣喘都有關聯;不僅如此,甚至與父母親有氣喘的遺傳因素相比,幼兒時得到此病毒造成的細支氣管炎,在18歲時對氣喘的盛行率影響還比較大


鼻病毒(RV)


披著羊皮的狼,活躍於感冒沒有那麼多的夏天(5月、8月、 9月),看似人畜無害,但也相同的是造成嬰兒期住院與非住院的細支氣管發炎主因之一;且嬰兒期的感染加上兩歲前就有抽血過敏原陽性反應,也同樣可以預測5歲時的持續喘鳴。甚至與RSV pk之下,發現對嬰兒支氣管發炎後的喘鳴風險,還超過RSV的影響;在生命早期(1歲、2歲、3歲)造成喘鳴的病毒中,對六歲時有氣喘影響最大的病毒,鼻病毒更是獨佔鰲頭,遠遠完勝其他所有病毒的影響,在一篇針對3歲以下,共478次喘鳴發作的鼻腔分泌物病毒檢查,發現90%以上皆為呼吸道的病毒,但其中鼻病毒竟佔了48%以上。

另外,在一篇回顧性文獻中,三歲前因病毒感染造成的喘鳴,是否分別會增加6、8、11、13歲時氣喘的風險,以嚴格的變數調整後單純的比較鼻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發現RSV的影響到11歲(Odds ratio約是2),但RV的影響直到13歲還未見底(Odds ratio約4)。而且在另一篇研究中,鼻病毒感染造成喘鳴對5-8歲孩子肺功能造成的影響,還比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影響來得大。

小結:RSV(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冬季冷酷的殺手,RV(鼻病毒)就是夏天陽光外表下、背後補刀的小人,被捅的人還不知道兇手是誰,而且傷害還比較大。


過敏原陽性與將來喘鳴/氣喘關係


一樣感染這些病毒,有的小孩就是好好的,幾天就生龍活虎;有些就是喘到不行,住院治療;除了基因不同,差別在哪?

Jackson在研究中發現,如果把在未滿3歲的孩子依照過敏原陽性有無、之前有無發生喘鳴過分成四組,比較六歲時有氣喘的風險高低,發現有喘鳴過又有過敏原陽性的那組風險最高、其次為有喘鳴過過敏原陰性、沒喘鳴過過敏原陽性、兩者皆無;可見得在3歲之前過敏原陽性的孩子,如果發生喘鳴,之後有氣喘的風險會比較高。前述的回顧性文獻中更進一步發現,與5歲後才過敏原陽性的孩子相比,1-5歲就陽性的孩子青春期氣喘的比例高,1歲前就過敏原陽性的比例會更高。

小結:嬰幼兒期過敏原陽性加上喘鳴,會增高兒童青少年期氣喘的風險;且越小年紀過敏原陽性,風險越大。


雞生蛋、蛋生雞?


問題又來了?是喘鳴造成過敏原陽性(致敏化)結果?還是過敏原陽性(致敏化)促成喘鳴的發生?

幸好有研究提供了解答:285位高過敏風險的兒童,從出生開始就追蹤,紀錄呼吸道病毒造成喘鳴的時間、與感染病毒的種類,並每年抽血驗一次吸入型過敏原直到六歲;分析後發現過敏原陽性的孩子有較高風險之後有病毒感染造成喘鳴(hazard ratio: 1.9; 95% CI, 1.2-3.1);相反的,病毒感染造成喘鳴並不會增加之後過敏原陽性的風險(hazard ratio: 0.76; 95% CI, 0.50-1.1);另外文章還發現過敏原陽性的小孩有病毒感染造成喘鳴的風險,以一歲最高;過敏原抽血陽性會增加感染鼻病毒而喘鳴的風險、而非呼吸道融合病毒。

小結:先有致敏化(過敏原陽性),再有病毒感染時會比較容易喘鳴,年紀越小風險越高,尤其增加鼻病毒感染而喘鳴的機會。


可能原理


為何致敏化後(過敏原陽性)會改變孩子對呼吸道病毒感染時的反應?

Durrani的研究給了可能的答案:44位孩子的血液中,對有過敏免疫球蛋白(IgE)接受器(FcεRI)的細胞,用鼻病毒感染後,觀察其清除鼻病毒的先天免疫能力(Type 1&3 IFN),發現:

1. 接受器越多的細胞,在鼻病毒感染後,清除鼻病毒的能力越差(Type 1&3製造下降)

2. 在感染前先加入過敏原(模擬致敏化),會因為過敏原,與過敏免疫球蛋白(IgE)、接受器間的交互作用,而使接續鼻病毒感染後,清除鼻病毒的能力更差(Type1&3製造更少)

而這44位孩子中,有過敏性氣喘者(過敏原陽性)與非過敏性氣喘(過敏原陰性)、和沒有氣喘者相比較,不但細胞上接受器較多、且交互作用更強。

小結:過敏原陽性的氣喘兒童,得到鼻病毒感染後,喘鳴的機會不但大於一般非氣喘兒童,也大於過敏原陰性的氣喘兒童。


心得


我們無法選擇基因,能改變的是居家環境;我們無法選擇感染的病毒種類,但我們可以盡量避免感染的機會。藉由改善居家環境,減少吸入型過敏原的接觸(塵蟎、蟑螂、黴菌等),可以盡量降低3歲前就被致敏化(抽血過敏原陽性)的機率;藉由盡量延後托育的時間,或慎選感染控制良好的托育機構,與感冒家人的消毒洗手口罩、隔離照顧,延緩3歲前幼兒感染特定病毒的機率;台灣地小人稠不容易,但還是值得努力,預防真的重於治療,流行季節,人多的室內空間別去;已經過敏的孩子,更要小心保護。

花一點改善居家環境的費用,少一點住院的金錢與時間成本,多一點孩子面對未來感染時的本錢。